伟德网站官方

书与戏——我心灵的双翼

信息来源: 网站管理 发布日期:2011-07-15

参加北京电视台“国粹生香——2010北京京剧票友段位评授季”荣获最高段五段段位

    书与戏,一静一动,一个需要以作为类的存在物——人的思维物质化与量化的符号作为载体,一个是以人的身体和心理作为工具来实现完成审美活动,一个是时间的艺术,一个是时空的艺术。两者都伴随了我很长时间,以后我还要继续与之为伴,它们就像是从我心中生长出的一双羽翅,借着它们,我骋世于怀中,辗转乾坤。

    书与戏,学龄前就开始接触,一个全是图画的,一个是当儿歌听,懵懂中拿起各种笔开始涂鸦,幼稚间跟着大人哼唱样板戏,这让我想起英国的洛克,他有一个著名的“白板说”,我的这块白板上点缀着书与戏的五彩斑点,火种埋在了心底,等待着被点燃。

    书与戏,一个越发地显露在我的学习中和生活里,有起有伏,但不曾断过。尤记中学时代,课外最喜之事就是读书、与同学海侃,侃的也多半是从书上看来的东西。但觉开卷有益,兼用鲸吞牛刍,一书在手,颇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鹜八极之妙。每每望着满橱满柜属于我的书,心中升腾着无以言表的欣喜,觉得踏实有底气,“身若太虚”,很有点内气功的“气海充盈”之感。书使我感到无限的乐趣和充实感,给我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深度和厚度,至今觉得那段时间太美好,太有质感了。处于隐遁状态下戏的秧苗,始终未得充分的雨露阳光,偶有鳞爪,却神龙首尾俱不现。直到高中的一天,我鬼使神差地买了一盘京剧的《裘盛戎唱段选》,天哪,“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每当闻听,我都有一种心神激荡的感觉。自此后,裘派、杨派、马派、言派、麒派、程派、梅派、张派等接踵而至,心底戏之苗在神咏仙叹的甘霖滴洒下,飞速破土萌芽,以致很长一段时间,六感中只有京剧,别无其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对于京剧我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

    书与戏,伴我进入价值的大市场和灵魂的加工厂——大学。大学的几位老师、几门课程——郭平的“写作学”、沈义贞的“现当代文学”、洪宏的“文化学研究”、骆冬青的“西方美学史”——让我触摸到了理论的周延、学术的仙袂和理性的光辉,我心底里由衷地生发出一种对学术工作的敬意和崇慕,“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南京师范大学有全国排前几名的图书馆,真是书山渐欲迷人眼,我像个绣花针一头扎进书的汪洋中,兴奋之余,有迷失之感,好书、想读的书太多了。在其中,我找到了书与戏的交集点——大量的戏曲类书籍,幸好在这个方向上,我从没有迷失过。此时的戏,于我不再是个体孤身孑然的追慕对象和难觅同好知音的怆然之物。我不再孤单,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仿龄戏友,大家结社组团,成立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个戏曲社团——“光裕戏曲社”,“光于前,裕于后”“光前应种书中粟,裕后宜耕心上田”,这是师范的精神,也是坚守、传承戏曲艺术的精神。我们共赏奇戏、共闯后台,互为师友、互相切磋,问艺于梨园前辈,求教于票界方家,练声、喊嗓、研腔,学身段、置行头、办专场,以我们的言行,在大学校园里推广宣传戏曲艺术。我们社组织的“光前裕后又一年”戏曲专场演出获得2003-2004年江苏省大学生十佳社团活动奖,名列榜首。我们的青春在古老的传统艺术中越发显得阳光,在当代,戏曲艺术拥有一批年轻的学子做代言人,我们很骄傲、很幸福,也很有危机感,我们要和流行文化、通俗艺术争夺阵地——青年。

    书与戏,跟我不离不弃。来到北京,来到前身是中国戏曲研究院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我常常想,是什么让我选择了在这里读研究生。思来想去,我是来朝圣的,朝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朝圣祖国的心脏,朝圣艺术的最高学府,朝圣京剧的大本营。读研期间,我对学术的力量和学术的精神有更深的感受,艺研院的老师比学生多,我们见识了百家之长短,沐浴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颇受影响,读书也更为细致用心,领悟也更多些。尤记得炎炎夏季,我用了两个下午读完系主任刘梦溪先生的《中国现代学术要略》,真是一气呵成,痛快淋漓;还记得读《西方哲学基本文献选读》颇为不易,术语长句多,艰深古奥,但逻辑的美丽、思想的精彩和语言的醇厚真使人欲罢不能。此时我对戏,已经度过了感性迷恋的阶段,更多的则是理性思考,我虽身在艺术系,但凡能“蹭”戏剧戏曲学系的课和活动时,我是绝不脸皮薄的。当然,从对表演艺术的兴趣爱好上来说,在诸多京剧流派中,我最倾心于叶派小生艺术,对叶盛兰、叶少兰的表演艺术心仪不已。对叶派,作为票友,我是有追求的。

    书与戏,冥冥之中陪着我来到京剧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伟德网站官方。身份的转变,使读书的时间被压缩掉很多,但读书的愿望和心情未曾改变。回顾以往,我不曾想到我真的变成了一个京剧的“业内人士”,我所仰慕的伟德网站官方的众多位老一辈艺术家,我可以常常见到,活跃在舞台上的当红名角们竟然成为了我的同事。人生确是很有一番机缘,我的人生轨迹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感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很多人跟我说,“你赶上了一个好时候”,确实,来院工作一年了,我得到很多锻炼,也非常热爱现在的工作和环境,我深切地感受到剧院上上下下,对京剧和事业的虔诚之心和赤子之心。当然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京剧艺术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需要继续学习、研究和探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书与戏,都需要沉静下来感受,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乐于与它们为伴!

 

                                                  

                                             伟德网站官方  张正贵

 

                                      (转载自《文化青年》2011年第一期)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0-2017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韦德体彩官网 京ICP备14028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61号

电话:(010)58519688         010-58519609传真:(010)58519608信箱:zhongguojingju@vip.sina.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