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 / 1946伟德国际源自英国始于1946
信息来源: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高度,为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勾勒出宏伟的蓝图。作为青年文化工作者,我们倍感振奋,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通过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结合我所从事的共青团工作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握大势,认识到振兴京剧事业有了更加宏阔的空间
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京剧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艺术再现。包括京剧艺术在内的民族文化艺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传承和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也毋庸置疑,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的交融荡涤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从文化战略的高度适时提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的响亮口号,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进入新世纪以来,京剧事业的发展被提升到了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并提出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十七届六中全会总结和延续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文化工作的方略,论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为今后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无疑为新时期京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生态环境,为振兴京剧艺术增添了一股强劲的东风。共青团组织要自觉地成为党的意志和声音的宣传者,围绕文化建设的大局,联系实际,引领青年同志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院党委和上级团组织要求,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通过适合青年演职员的语言去阐释全会精神,传达文化部和剧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激励青年京剧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扎扎实实,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找准定位,团的工作应围绕服务青年成才这一历史课题
六中全会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事业的发展关键靠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青年文化人才的培养事关文化的发展、薪火相传的大计。京剧艺术的传承离不开一批批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新世纪的京剧艺术人才关系到京剧事业的兴衰。近年来,伟德网站官方按照文化部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通过青研班、流派班、青年专场等人才培养平台,逐渐构建了以京剧表演专业人才为主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团组织应围绕剧院人才培养的工程,主动融入青年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来,通过团的组织优势,为剧院青年演职员成才发挥积极的作用。有了人才的兴旺,才会有京剧艺术的兴旺。在工作定位上,要把青年演职员的成长成才作为重点;工作要求上,要围绕中心、改进服务、贴近青年;在目标上要使更多青年人才成为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承担起京剧艺术的发展重担。团组织在青年人才培养中积极作为,是围绕中心的具体体现,让团的工作向青年演职员贴近些、再贴近些,通过实际行动赢得广大青年的拥护和支持。团组织要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开拓青年工作的新界面,为团组织增添活力。
三、统筹兼顾,打造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队伍
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京剧专门人才队伍,要处理好几方面关系。一是继承和创新关系。京剧艺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在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兼容并蓄,形成特有的艺术体系。继承是本、宗源是基础,继承好京剧艺术的基本技艺、掌握艺术规律,把握其艺术本体,是青年人才的首要任务。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一成不变、因循守旧只会让京剧的道路越走越窄。青年人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敢于革新、不断丰富、再创造,只有与时俱进、承担起继承和创新的重任,才能完整地履行文化责任,完成“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一历史使命。二是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关系。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这是对新时期青年演职员的要求。团组织要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加强青年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以支部学习、专题培训、谈心交流、评优表彰、宣传典型等手段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青年人才在强化专业素质的同时,得到组织化、系统化、常态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三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关系。作为表演艺术院团,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重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打造一支具备管理能力、熟悉艺术规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样重要。在京剧院团,机关处室的青年干部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关心和参与剧院业务建设,与青年演职员交朋友,增进交流,改进服务,使机关部室的艺术氛围浓厚起来,增强剧院内部活力。青年演职员也应当拓宽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在努力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学习前辈艺术大师,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彰显才华。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上,共青团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的责任,团结广大的青年文化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结合“走转改”活动积极投身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坚强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