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叫天)派
信息来源: 1
发布日期:2008-07-10
武生流派,创始人为盖叫天(本名张英杰)。他长期活跃在南方京剧舞台,继承了南派武生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并结合自己舞台实践的心得,又吸取武术和其他地方戏曲的精华,创立了南方武生流派——盖派,成为当代短打武生影响深远的流派之一。盖派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精、气、神”的完美统一,寓武技于人物情感之中。在这点上,他与杨派“武戏文唱”有异曲同工之妙,为武生行当的表演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以《打虎》为例,在出场亮相中既突出武松的威武英俊,但又是步履踉跄醉态朦胧,醉步每步都踩在锣鼓点上,表现武松“酒醉心明白”的情状,如此表演,使“精、气、神”达到和谐的统—境界。在《武松》全剧中,每个段落的神态、表演、武技清楚地勾画出武松情感变化的脉络,因而被誉为“江南活武松”。他主张“威而不猛、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方和武生品局”。盖派的另一特征是追求舞台的美感,亮相注重造型美,举手投足无一不美。对坐、立、行、走及各种表演程式,均有一套美学准则“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所以他的表演光彩照人,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还善于运用甩发、髯口、鸾带、罗帽等技巧表演,以增添美感。如《白水滩》的甩发,《一箭仇》的髯口,《恶虎村》的踢大带,《武松》中竖罗帽亮相,均突出盖派的表演特征。他的精彩表演源于扎实的基本功,腰腿功、把子功及出手,翻打、扑跌,无一不精,有许多创新。其刀枪把子的运用和出手表演融入了武术技巧,如单刀枪、六合枪、太极剑、钟馗剑,及乾坤圈舞、双鞭、圈、琵琶同时耍的“一身四绝”技巧。另外,在新戏编演以及扮相、服装革新等方面也别出心裁。如《劈山救母》《四大金刚战悟空》等剧中,孙悟空粘毛猴的扮相、项羽穿改良靠、戴改良髯口等,皆是盖派独创之处。能戏极多,《武松》一剧最具有代表性。此外,《一箭仇》、《白水滩》、《洗浮山》等为其成名代表作,并广为流传。擅长剧目有《花蝴蝶》、《恶虎村》、《北湖州》、《劈山救母》、《乾元山》等。盖派艺术影响很大,南方短打武生大都宗盖派。直接的传人有其子张翼鹏、张二鹏、小盖叫天和张云溪等。张翼鹏艺术成就卓著,在继承其父艺术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而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历慧良、郭玉昆、李仲林、小王桂卿、筱高雪樵、周云亮、陈幼亭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盖派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