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网站官方
菊苑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  / 菊苑风采

【《西安事变》笔谈】时代维度、历史厚度和艺术浓度——评现代京剧《西安事变》

信息来源: 网站管理 发布日期:2015-12-09

   在伟德网站官方创编的新剧中,《西安事变》恐怕是题材最不易驾驭、创作难度最大的一个。和之前的现代京剧《江姐》、新编历史剧《文成公主》等相比,西安事变历史本事之丰富、臧否分寸之微妙、情节变化之跌宕、人物性格之复杂,都明显要高出一个量级。这样一出现代京剧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足见剧院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上,立意之高、决心之大、用力之勤、造诣之深。这,是观看这部大戏之后,最深的感触。

 

新历史背景下的勇敢探索

   西安事变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史的转折点,事件本身就极具戏剧性,它对中国历史走向、对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的命运更是影响深远。也正因此,各方对这一事件的表述评价一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从张学良身上就能明显看出来:周恩来同志评价他是“千古功臣”,蒋介石则将张终生幽禁,张本人在晚年自述中对西安事变也表现出一些不同的认识。

   随着两岸关系日益改善,双方对许多历史事件的评价一直处在不断微调的过程中,以杨奎松为代表的西安事变研究、以杨天石为代表的蒋介石研究相继在大陆学界和普通读者中产生影响,就是这个时代背景的产物,也推动了这个时代背景继续往前走。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创作排演《西安事变》,在历史呈现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上,明显有着很高的要求。

   可喜的是,《西安事变》的拿捏准确、到位。第四场周恩来舌战群儒一场戏,用中央日报记者、驻华使节、民主党派人士等身份鲜明的人物,浓缩了众声嘈杂的历史现场。如果说这还是相对中规中矩的呈现,第五场蒋介石见到宋美龄后称自己心里“早有一盘棋”,张学良兵谏“坏我大事”,则是将海峡对岸就这一事件长期以来的表述基调,如实而又恰到好处地予以呈现。这看似简单的一笔,背后的功夫和斟酌却是深可想见的,体现出的胸怀和气度也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对重大事件的准确把握,靠的是扎实的案头准备。这也使得《西安事变》的史实准确、细节丰富。比如周恩来与蒋宋、与张杨分别磋商的一些具体表述,张杨之间对如何处理蒋的共识与分歧,都严格尊重既往的史料呈现和历史表述。对蒋介石“西安半月记”的环境再现、在“兵谏”过程中跑丢了一只鞋等细节的点染,也各有所据。当然,艺术作品不是纪录片,不可能也无必要再现很多新的焦点细节和观点。

 

戏剧张力饱满的艺术浓缩

   在站稳“历史把握”这个大前提之后,西安事变这一极具戏剧性的题材便在主创者手中,放射出熠熠的光彩。凌厉的戏剧节奏、持续的戏剧冲突、强烈戏剧张力,使这一出历史大戏看得人屏息凝神、目不暇给。

   《西安事变》在90分钟的时间里,艺术再现了1936年12月9日张学良遇到抗议学生到12月31日他因“兵谏”被南京国民政府判刑10年,这前后20多天的历史风云。并且,延伸到1935年长征胜利后的直罗镇战役、张学良此后的终生幽禁。本剧平均5分钟就再现历史上的一天,平均11分钟就完整表现一个重大的情节转折。此外,还侧面表现了中共中央推动局势进展的文电交驰、国民党各方势力各怀心腹事的错综交杂乃至国际上的各种反应和压力。信息量之密集,仅从这时间的浓度上就可以感受到。

   在如此紧凑的戏剧推进中,每一场戏都充满了鲜明的戏剧冲突:面对抗日学生,张学良内心的巨大煎熬和挣扎;互怀“兵谏”念头,张杨从小心试探到一拍即合再到休戚与共;事变后举国关注黑云压城,张蒋从上下级把兄弟到撕破脸又得见面谈的复杂纠葛;面对各方刁难,周恩来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化暗箭明枪于无形;作为昔日的黄埔同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血仇敌人,周恩来与蒋介石在蒋命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中共态度的背景下相见,并代表党中央秉持民族大义不计前嫌劝蒋共同抗日;在放不放蒋、送不送蒋问题上,曾共举大义的张杨各执己见,每一句争执都叩击着后来历史发展的轨迹,等等……

   在这样高强度的戏剧节奏、丰沛的戏剧冲突下,强大的戏剧张力始终牢牢抓住观众的全部注意力。一些艺术细节的处理,就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把强烈的震撼轻轻地点到观众心里。如第六场张杨分别一段,在观众已经感到这将是两位民族英雄的最后一别、从此命运陡变的戏剧情境下,锣鼓点配合着身段,越来越紧凑、越来越细密,推动着戏剧高潮再度晕染开。在二人分别后,舞台一下子安静,响起了几声的窸窣的蟋蟀叫声,每一声都更加令人唏嘘。类似精妙的处理,不断带来强烈的艺术效果。

   本剧唱词的大气、传神,也是撑起全剧的亮点。剧中人物复杂的关系、跌宕的命运、浓烈的情感,经由到位的唱词得到更直接的表现。比如周恩来在张学良送蒋离去后赶到机场时的唱段、张学良在被宣判后壮烈无悔的唱段,都把浓烈的历史内涵淋漓地传唱了出来。这些都浸透着主创者的功力与用心,也正是以京剧这一国粹形式再现历史重大事件的魅力所在。

   感谢《西安事变》!

 

 

                            (新华社团委书记 张舒宁)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0-2017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韦德体彩官网 京ICP备14028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61号

电话:(010)58519688         010-58519609传真:(010)58519608信箱:zhongguojingju@vip.sina.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