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 / 菊苑风采
信息来源:
伟德网站官方《西安事变》2015年10月12日在梅兰芳大剧院隆重首演,轰动整个戏剧界。该剧组汇集了名编剧孟冰、名导演娄迺鸣、孙桂元、名角于魁智、李胜素等各路大腕。编剧十易其稿,增删无数;全剧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四场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赞誉满城,褒奖处处。还记得首演的前一天晚上,我坐在书桌前突然若有所失。想着镁光灯下奋力表演的一团演员们,想着侧目条旁紧张忙碌的舞美队工作人员,想着演出合成时舞台前面娄迺鸣导演、孙桂元导演的背影,想着身边拿着激光笔挥斥方遒指导助手操纵设备的灯光设计师。耳边又回响起那悠扬又振奋人心的主题曲,回响起对讲机里舞台监督脱志国团长磁性的声音,恍然如梦,心中充满着不舍。
今年六月,我进入伟德网站官方的第一天,就开始为《西安事变》忙碌。曾经,我以为这是一场漫长的战役。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戏就拿到了已经写出来的5版剧本,5次会议记录,各种函件各种说明各种汇报材料。怕丢失,主任让我把这些材料整理好打印出来保存。于是我花了三天时间守在打印机旁,去后勤领了三大本A4纸。
这只是开始。之后,我把每一版的剧本都分送给所有的京剧文学顾问、京剧导演顾问、党史顾问、军史顾问、文化部、中宣部,很多专家只看纸质版剧本,于是剧本都要打印好挨个送到。送完之后就要组织剧本讨论会研讨这一版的剧本。又要挨个打电话通知,协调主创和顾问们的时间,联系车辆接送,会议中要做记录,并把不能到会的各位顾问们的意见提前收集整理好。这样的轮回,又出现了五次。直到剧本第十版拿到手里,距离首演不到三个月。
8月12日,我生日那天,《西安事变》建组,二度创作阶段正式开始。对我来说,未来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旅程,也是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从建组到演出的两个月里,作为场记,我几乎天天和《西安事变》团队的艺术家们在一起工作,见识到了优秀的艺术家的工作状态,他们不仅专业精深,也有足够的气场和人格魅力,他们确实如竹子一般,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一路走来,使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娄迺鸣导演:人生需要笑着过
娄导永远都是笑着面对所有人的,走在大街上经常被人认出来被要求拍照,她都是和和气气爽爽快快全部同意,她经常会夸你衣服好看,夸你精神饱满,也经常会用幽默夸张的语言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但这笑不是仅仅愉悦感官的短暂舒畅,大家都会在捧腹大笑之后从娄导机巧的话语中悟出些深藏的智慧。
落地排练前,娄导在京剧院畅和园剧场给全体演员进行了一次演讲。她对剧本逐行扫描,对每一场、每一段甚至每一句的戏剧节奏、表演情绪、舞美设计想法、演员表演状态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说明。娄导的演讲神采飞扬、激情四射,她时坐时站,时静时动,时而激昂地描述张学良的情绪,时而安静地赞美宋美龄的大气,时而哽噎着朗诵谢葆贞的台词,眼神时而犀利时而严肃时而灵动时而深情。
整整三个小时的演讲,娄导用她特有的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对那风云变幻的历史时代做了举重若轻的描绘,在她抽丝剥茧、丝丝入扣,如宣纸一般铺陈开来的讲述中,大家仿佛进入了交错时空的檐廊,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感受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交汇,亦领略到自己肩上被赋予的重任。
娄导对文本有着诗意而冷峻的思考。她说,文学是米,煮成米饭还是米;诗歌是酒,同样是米,经过酿造成了酒。话剧是米,煮成米饭还是米,给人以营养;京剧是米,经过酿造成了酒,给人以激情。我们整个戏的排练过程,是酿造的过程。但要用京剧的表现形式来展现,没有了髯口,水袖,帽翅,翎子,折扇,罗帕,怎样强化表现力?没有了这些,有没有别的,能外延你内心的东西?
确实有。例如第二场《谋划》的文件和水杯。杨虎城手中的秘密文件掉落,杨夫人谢葆贞无意捡起,只看了一眼,便已惊骇不已魂不附体,手中的茶杯已抖动不能控制。三人背躬演唱,各怀心事,自己说还是不说,对方知还是不知,说了作用是正还是反,紧急关头到底该怎么办。满腔心事全部都用文件和水杯承载出来。再如第三场《惊疑》中的手杖。蒋介石时刻不离身的的手杖,就代表他的权杖,绝不允许任何人碰触他的权杖。张学良要帮他拿手杖,他严厉呵斥!绝不允许张学良触碰威胁他的权利!一个手杖,把诡谲多思心事重重的蒋介石刻画得淋漓尽致。
娄导父亲是荀慧生的琴师,从小在戏园子里长大,她懂得京剧也敬畏京剧,懂得保存京剧艺术本体,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她是一个大智若愚的性情中人,做事雷厉风行,待人和蔼可亲,向她学习,可端正自己,可寻觅初心。
孙桂元导演:永远最早到最晚走
我曾埋怨过为什么排练没有休息日,为什么别人可以在家过周末过中秋过国庆,可以看阅兵看电视看综艺,我却只能日复一日在排练场里一天也不休息。后来发现,所有大腕专家都是这样没日没夜没周末专心投入,这项工作其实早已变成事业、变成使命。当一项事业完成时,心中的满足和成就感会让一切不快烟消云散。
所有演员们上午、下午、晚上三班倒,分别在伟德网站官方畅和园剧场和两个排练厅进行排练。武戏演员每日清晨都到排练场练早功,文戏演员喊嗓子练唱,从早晨九点到晚上九点,回家后继续复习一天的排练内容,背台词、记调度。饰演张学良的于魁智副院长每天用于排练的时间都超过12小时,他推掉了一切活动和演出,夜里经常与唱腔设计通电话商讨,一早9点即赶到排练场与琴师说腔。京剧导演孙桂元已经年过七旬,每日提前到排练场设计身段和调度,永远第一个来到排练场,最后一个离去。为了避免在交通上浪费时间,每天排练结束后孙桂元导演就住在剧院旁边,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时光,全身心投入到排练中。饰演周恩来的北京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朱强和饰演蒋介石的山西省京剧院著名演员王越亦推掉了所有其他演出,每日往返伟德网站官方排练。
没有一个人抱怨过一句,没有一个人懈怠过一回。
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对于伟德网站官方的艺术家们来说,这个理由就是对京剧的热爱。有了热爱,一切都不是梦想,一切都能实现。
孙桂元导演事无巨细,一切事情都躬身力行,面面俱到事事操心,早晨指导武戏演员练功,每人1分钟拿顶、十二个虎跳、5个虎跳前扑热身,活动开了之后练习三个连着的虎跳前扑、踺子串小翻、顺风旗、垛子攒毛,排练场人多而不乱,在孙导的指挥下,有条不紊,扑打翻腾,英姿飒爽。
孙导能够让所有演员都在舞台这个方寸之地一展技艺,一呈才情。
于魁智副院长:到凌云处仍虚心
能够和于院长一起工作,经常我们只隔着一个窄桌子的距离,让我这个于魁智迷激动万分。曾经的一票难求,到现在的朝夕相处,觉得自己像坐着火箭直升云端,工作动力十足,天天都充满着正能量。排练间隙,于院会给我讲很多事情,有时是舞台上的京剧术语,有时是梨园轶事,有时是回忆自己的青春和艺术道路。能和自己的偶像面对面已经是福气,还能常常聆听教诲,真是晚上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排练中的于院严肃认真,不仅早早背会了张学良的念白和唱腔,还把周恩来、杨虎城的唱词念白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朱强老师忘词,于院都能立即提醒。孙导给演员说戏时,于院也会提出要求和想法,和孙导落实商榷。比如指导胡滨演的杨虎城不要总用老戏的演法前后晃来晃去,在台上腿脚要灵活要轻松。
如果有一点不满意,于院都会再三琢磨。关于每一次的身段亮相,于院会和鼓师配合很多次,设计多种方案,找寻最自然最默契的点。不仅是身段,唱词也是一样。从第一场张学良唱词中的“血脉偾张”到尾声的“闲云野鹤烟波叟”,每一个字他都认真推敲。用“偾张”还是“喷张”,用“野鹤”还是“飞鹤”,从含义是否准确到念来是否上口,他都反复对比,找寻最恰当的词语。杨虎城劝张学良不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时有一句念白“羊入虎口,虎困山中啊”,于院提出“老虎怎么会困在山中呢?我们都说放虎归山,不如改成‘虎困笼中’。”编剧孟冰老师对于于院细致的推敲都钦佩不已。
排练时,不论是大响小响还是联排彩排,于院每一次都认真对待,全情投入。那字字珠玑的唱词,迸发的,是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代中英雄们的呐喊。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不敢为,敢当人之不敢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的演唱中不仅饱蘸了张学良的英雄气概,也张扬了于魁智的个性才情,更蕴含了老生唱腔的醇厚韵味。
身为副院长的于院有非常多的工作,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经常看到他匆匆扒一口已经凉透了的盒饭就继续排练,还笑说自己的肚子是铁打的,经常吃凉饭,没关系。他在剧组和大家一起吃盒饭,吃完了自己收拾桌子,顺手还把朱强老师的一起收拾走,我要帮忙他却不让,说:“没事没事,你不要沾手了!”身为京剧界第一老生,舞台上光芒四射,生活里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剧组在做宣传时,为于院写的头衔是“于魁智,伟德网站官方副院长兼艺术指导,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于院看了,回复一条:“于魁智,伟德网站官方老生演员。一不要登职务,二不要加著名。”对他来说,艺术和荣誉、名利都无关。确是“到凌云处仍虚心”令人倾佩的大咖。
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团队
饰演宋美龄的李胜素团长有些场次没有戏份,于是就领着青年演员朱虹、吕耀瑶练功。排练场里经常看到她们排成一队跑圆场的身影。饰演杨虎城的胡滨是排练场最刻苦的演员。在大家说笑玩闹或者休息的时候,他都会找一个角落自己琢磨唱段和表演。导演指出的不足下次排练绝不会再有。排练态度极其认真,若偶尔太紧张忘记了台词,不要导演指出,他自己先急的满头大汗。饰演周恩来的朱强老师风趣幽默,擅于模仿,经常在排练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有一场周恩来劝张学良和蒋介石的戏,本来的台词是;
周恩来 我倒想问问杨将军,若不放蒋,你杀不杀?
杨虎城 杀!
朱强老师为了活跃气氛,故意说成了——
周恩来 我倒想问问杨将军,若不杀蒋,你放不放?
胡滨一秒都没停顿,说:放!一下子逗得所有人大笑不止。
排练的两个月,所有的唱段我听了上百次,表演也看了无数回,却越看越喜欢,越听越想听。张学良的唱在铿锵处见肝胆,委婉间显无奈;周恩来沉稳里见睿智,内敛中藏英气;宋美龄雍容中有气度,惆怅里含情调。“西安事变”这一复杂微妙的历史事件在他们的演唱中,感人至深见真情。而表演的功力,是一次次演出实践的叠加,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转身,都能看到丰富舞台经验背后光阴的分量。看着艺术家们演绎着历史的无限况味,听着唱腔板式的起承转合,品着节奏韵律的张弛收敛,这出用京剧的锣鼓唱念身段演出的现代戏有足够的魅力吸引新老观众。
剧中还有很多或许只有几句台词,或许只在舞台上出现几分钟,却让人不能忽视的角色。这些角色的扮演者有当红隽秀也有今日新蕊,他们为了一句词可以反复琢磨几个月,在排练室对着镜子练习身段、调整表情,回家后拿着书本电脑查阅资料、了解人物,哪怕在舞台上只念一个字,只出现一分钟,也会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优秀的演员,会让自己出现的每一刻都精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正是有了他们心甘情愿担当绿叶的无私付出,《西安事变》才有了高质量演出的保证。什么是大人物?就是不断努力的小人物。相信不久的未来这些青年演员都可以在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深厚的功力。
《西安事变》中合唱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感人力量。合唱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并激发观众的感情共鸣。当舞台上学生们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让观众忍不住落泪,当他们唱起“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又激发起观众的热血豪情。合唱演员们有的是剧中的主演,有的或许没有台词,但都投入全部感情奉献自己唯美的声音。听,“为救国,只能是牺牲自我,似流星,仅闪烁瞬间光明。”“盼只盼,中华大地燃烽火,愿只愿,炎黄子孙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屹立在世界东方!”那唯美的天籁之声,有振奋人心的力量。
《西安事变》是京剧乐队和管弦乐队联合伴奏。建组会后,京剧乐队就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与唱腔作曲一起打磨乐谱、与演员一起练乐说腔,排练的每时每刻都不能缺少他们。清晰的乐谱上充满了各种颜色的修改笔记,原本崭新的谱子经过千百次的翻阅早已磨出毛边。演员们总有休息的场次,而他们却始终如一地伴奏。镁光灯下用眼睛找不到他们的身影,用双耳寻觅那韵味绵长的音符时才能找到他们的踪迹。京胡的声音,如同中国的那句老话——“话又说回来”,似乎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鼓声度千古,弦上有春秋。一鼓师一琴师已经能够支撑起京剧的铿锵和韵味,再加入京二胡、月琴、三弦、铙钹和大小锣,丰富的音色也丰富了剧情和观众的内心。那琴曲琴音散发的都是琴心。
管弦乐队全部是外请艺术家。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了同一个信念。年近八旬的胡炳旭指挥和管弦乐队的45名演奏员每天迎着晨曦而来,踏着暮色而走,在伟德网站官方人民剧场为现代京剧《西安事变》更加完美而努力。剧场响彻时而激昂嘹亮时而婉转如诉的管弦乐曲。这些乐曲,是音乐家对革命历史的解读,是他们对波澜起伏的生活的领悟,亦是他们在历史的节点上为国家、为京剧、为《西安事变》无私奉献的鲜明态度。
革命历史题材的戏曲不好排,因为历史经常会丢三落四,会人为涂抹,会有一出出的“罗生门”。
政治并非黑白两色,历史总是五味杂陈。
我们排演的现代京剧呈现出的是一个由智慧和诗意交织成的场面,京剧不是纯政治不是纯历史,京剧如何演,是有好恶无是非,有感觉无法规的事情。历史中战斗的双方,如果没有逾越人类公理的底线,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留下的只有意志的比照和人格的对垒。我们能做的,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亮出戏曲人的态度,承担起戏曲人的担当。毛主席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优秀的中华儿女,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挽救民族危亡,他们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告诉历史,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贡献将永垂青史。
我们排演新剧不是为了比照,不是为了对垒,只是为了铭记,为了赞美。做一个有态度的京剧人,让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先贤,心怀大志,不辱使命。
(伟德网站官方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