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境乃互通 德行如春风》—— 专访京剧艺术家张建国(二)
信息来源: 转贴自《国际在线》
发布日期:2011-01-17
每个京剧流派的艺术精神都是由内而外的
访:今天京剧所置身的文艺生态日趋多元化,有些青年人很不了解京剧,甚至质疑京剧的艺术价值,您对此作何看法?
张:京剧艺术包罗万象,包容量可称世界之最,它囊括了舞蹈、歌剧、话剧、杂技等众多艺术精髓。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娱乐的艺术环境和社会氛围中,喜爱京剧的人正趋于年轻化,这是大势所趋。今天的青年学子将来是社会的栋梁,他们多数都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底蕴,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流派方面不能单单靠描红模子,或是追求形似而忽略了神似,每个京剧流派的艺术精神都是由内而外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流派的精神,以异彩纷呈的流派艺术塑造各具魅力的舞台形象来征服青年观众,让京剧艺术更富有特色和时代气息,能够吸引青年人的视线,让他们走进剧场来,了解京剧的魅力,然后喜欢上它。
在中国传统艺术之中触类旁通
访:“真名家自风流”,奚先生不仅戏唱得好,还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书法家,在京剧表演以及书法艺术上都有很深造诣,他的艺术风格总是带有浓厚的“书卷气”。您作为当今奚派艺术的领军人物,不仅深得奚派表演艺术的神韵,对书画艺术更是多有涉猎,这对您的表演有怎样的熏陶,是不是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张:在梨园界,奚先生以学识渊博、文化修养享有盛誉。一大批知识界、书画界、文化界的大家巨匠都是奚先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与这些文化名流切磋研习,奚先生的京剧艺术从学识、思想、气质、境界都得到了极好的熏陶。
舞台上的角色就是演员自身修养的体现,一个好演员的艺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的功夫就在戏外了。中国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在美学、技法等方面是互通的,学习书法不但需要身心安静下来,而且以书法和演戏触类旁通,还能从中领悟到中华文化内涵,这些益处对演员在舞台上从事京剧表演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处处留心皆学问,一个好演员对中国的文化就应该博学多学,每门艺术之间其实都有相通之处。
《卧龙出山》,纯正的京剧
访:很多喜爱您,喜爱奚派艺术的戏迷朋友,对于将在正月初四上演的《卧龙出山》充满期待,您能给大家透露一些这个剧的情况吗?
张:《卧龙出山》的首要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也是中国人做事做人所要学习的典范。这个戏我们没有大制作,也不完全照传统戏的路子来。我们首先继承传统戏的风格,还要发扬京剧的四功五法等优秀传统,运用京剧大写意的程式化表演,以京剧表演为本体来演绎这个经典故事和杰出人物。在剧中,我“一赶二”,先饰演崔州平,后饰演诸葛亮,唱腔动作基本上都是我们演员自己设计的。这些就让《卧龙出山》和眼下的那些大制作,那些将经典的优秀故事大肆加以演绎的改编作品,有了鲜明的区别。《卧龙出山》是一出纯正的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