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 / 媒体聚焦
信息来源:
人民网上海12月12日电 (记者姜泓冰)2012年2月16日至24日,上海大剧院将集中上演5台6场京剧大戏,由台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宝春、魏海敏等联手大陆戏曲艺术家同台演绎,展现宝岛台湾的京剧艺术创作水准以及两岸艺术家的交流成果。这是继2010年“京昆群英会”本土京昆院团唱主角、2011年京津沪三地五大京剧院团齐聚“群英会”后,“京昆群英会”再度为上海观众呈上的戏曲盛宴。
大剧院连续三年推“京昆”
2010年春节,一向以交响乐、芭蕾等西洋艺术演出为主体的上海大剧院首次推出传统戏曲系列演出品牌“京昆群英会”。此后两年间,上海京、昆院团一直是大剧院舞台上的常客,伟德网站官方、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等国家级院团以及苏昆、省昆、北昆等国内最优秀的昆剧团也悉数到来,为上海戏迷、观众呈现最高级别的传统戏曲表演。上海大剧院还尝试制作了交响京剧《杨门女将》和《锁麟囊》。院长张哲表示:“作为国内剧院标杆之一的上海大剧院,推广京昆艺术可以双赢。剧院需要通过丰富艺术种类来扩大受众,戏曲艺术也需要大剧院这样的平台获得更广泛的推动和向心力。
2012“两岸流芳”是“京昆群英会”的第三年。大剧院将目光瞄准宝岛台湾,汇聚两岸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带来5台6场精彩大戏。近些年,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虽然台湾的戏曲艺术家也时常来沪演出,但这样集中规模地为上海观众展示这么多台台湾戏曲演出的机会并不多见。由于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蜕变,戏曲艺术在台湾所受到的压力和冲击更为明显,但这却使得传统戏曲谋求变革和创新的动力更加迫切,以融入现代的生活潮流,造就了戏曲在台湾独特的风格和创造力。此次由李宝春带来的台北新剧团4出大戏便是最好的呈现,而现任魏海敏京剧艺术文教基金会理事长以及国光剧团主演的魏海敏也是京剧现代风格的开路者。他们在遵照传统前提下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展现了传统戏曲的生命力。
既传承又创新,李宝春演出四台“新老戏”
在台湾的京剧行界中,以李宝春担纲的台北新剧团独树一帜。作为京剧名家李少春之子,李宝春不止于传承传统,更勇于创新,对不少“老戏”整理新演,略去絮繁松散,突出动听唱段,留住感人情节,以紧凑的手法与深刻的表演呈现人物,形成了他所带领的台北新剧团独特的“新老戏”风格,在台湾深受老中青戏迷的鼓励和欢迎。
2012“两岸流芳·京昆群英会”将从2月16日至19日,每天为观众奉上一台由李宝春担纲主演的大戏,依次是大型新编京剧史诗《孙膑与庞涓》、京剧《奇冤报》(又名乌盆记)、大型新编京剧《渭南之战》以及京剧折子戏《柜中缘》·《打金砖》。四部戏台北新剧团“新老戏”的代表作,展现其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大型新编京剧史诗《孙膑与庞涓》在1993年首演,时隔11年重新制作,加入现代元素和表现手法,剧情更添戏感,唱腔更新之余,还由作曲家钟耀光谱写了序曲、幕间及终曲音乐,使这出戏更富波澜壮阔的史诗情怀。传统老戏《奇冤报》在李宝春的改编下,保留了好听的唱腔,但一改服装和动作的呆板,丰富了男鬼的动作,特别为这个角色设计了甩水袖的身段,增添了该戏的可看性。大型新编京剧《渭南之战》是李宝春传承父亲李少春的经典之作,但在对文本复刻的过程中融入了现代精神,重在对剧中人物韩遂内心细致而精准的刻画。折子戏《打金砖》同样是李少春的看家之作,李宝春在继承父亲的风格上,做了修改,恢复了当年李少春从余叔岩学习来但从未演出过的“绝迹”“王离了”唱段,共有50多句,足以让戏迷饱足戏瘾。
李宝春主演的四部大戏,还特地邀请了他的老搭档江南名丑孙正阳、裘派大花脸杨燕毅、台湾青春小花衫黄宇琳、优秀小生赵扬强以及国内优秀青年演员田磊等,两岸杰出的演员共同表演。
魏海敏、王珮瑜搭档演《白蛇传》
除了李宝春和台北新剧团的“新老戏”, 台湾著名京剧旦角演员魏海敏与上海京剧界的女老生王珮瑜这对“新搭档”演出京剧大戏《白蛇传》也别有看点。2月23、24日,两场《白蛇传》将成为“群英会”的压轴好戏。
女老生王珮瑜这一次将除去髯口,演绎以往多由小生扮演的许仙一角。这样的“新意”并非毫无来由,李少春曾创造了大嗓许仙的唱法,老生名家于魁智也在海外的演出中唱过许仙一角。王珮瑜说,除了唱,她更多琢磨的是如何将许仙这个角色演出味道来。为此,她还特地向昆曲名家岳美缇学习昆曲的表演身段。
在魏海敏看来,不同的搭档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京剧需要在更新中不断地激发出它的生命力。对京剧醉心的探索在魏海敏身上展露无遗,无论是《大闹宁国府》中的王熙凤,还是中国版“美狄亚”中的楼兰女,再到张爱玲《金锁记》中阴暗“变态”的曹七巧,魏海敏扮演的角色都不同传统京剧中千人一面的固有姿态,而是完全富有个性和现代意识的女性角色,展现了京剧不同凡响的魅力。此次魏海敏与王珮瑜的全新搭档,更让人期待不已。
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