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 / 媒体聚焦
信息来源:
江其虎,活跃于当代京剧舞台上的梨园翘楚,身膺国家院团国粹弘扬者与叶(盛兰)派小生艺术传承者的重任。今年,他走马上任伟德网站官方二团副团长。接受采访时,他说他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有两件:一是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培养青年人,管理好团队。二是继续为京剧的繁荣发展奔走,做好在国内的推广普及,特别是京剧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宣扬。
去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际,为弘扬京剧艺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江其虎随同韦德体彩官网一团一行65人,与李胜素、于魁智共同主演经典京剧《白蛇传》,于2014年10月19日至30日赴法国昂热、马赛、巴黎三座城市,进行了为期12天5场的巡回演出,平均上座率达90%。演出结束后,全场都响起节奏整齐的掌声和热烈的呼唤,多次谢幕不停。江其虎说,他在世界艺术之都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京剧人的骄傲。连续两年,江团长带队分别赴河北、云南、重庆三省市14所高等院校进行“高雅艺术进校园”,为广大学子讲授京剧艺术。高校学子惊叹于京剧艺术的神奇魅力和江其虎引人入胜的演讲风格。
《纽约时报》报道
长期以来,江其虎以追根索源的态度求达国剧堂奥。蒙学于江苏省戏曲学校,后在师辈高人的指点下由老生改小生,如鱼得水,恰如添翼嗣虎。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天赋与勤奋的有机结合使其在江苏全省多次的戏曲比赛中荣获榜首。然一时一地之荣不是更高理想追求的羁绊,更促他梦寐以求小生艺术之圭臬。为此南人北上,访名师,求真功,得道也。1985年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深造,访遍名师,所学者可谓博丰。经过举荐,怀着对叶派艺术的崇敬之情得拜当代小生大家叶少兰为师,立雪叶门,始闻小生艺术的真髓神道,如饥如渴,琢之磨之,勤也奋也,雕之刻之……
他以艰苦卓绝的意志习得超拔本领。沉潜用力,苦学领悟叶派小生之真谛,《群英会》《吕布与貂蝉》《罗成》《柳荫记》《白蛇传》《打侄上坟》《八大锤》《奇双会》等叶氏代表作一一习来,后得昆曲名家沈世华、汪世瑜的传授,学习并演出了《琴挑》《拾画叫画》等剧,掌握了京昆小生和叶派艺术的艺术要领,熏习了叶派清新健美的艺术气质,领悟了文而不媚、武而不粗、儒而不俗、穷而不厌的叶派艺术特点。三十岁有余,以惊人之毅力从头习学武小生的重头大武戏——《八大锤》。虽有幼功,然其中朝天蹬、三起三落、各式繁难枪花、各种繁难档子开打等需要百炼成刚而舞台展现毫无散失,可以想象其中的艰辛备尝,血汗长流。在如斯的繁难武功技巧之上,他还创造性地加入曲牌的演唱,边打边唱使之增强观赏效果的同时突显了更高的要求与难度。特别引起首都戏曲界轰动的是,他在1989年的一个专场连演唱做念表并重的《吕布与貂蝉•小宴》,从头唱到尾、有高难度唢呐二黄唱腔的《罗成叫关》,和武功繁重的大武戏《八大锤》等叶派重头戏,如此文武繁重的安排挑战了小生演员的极限,充分展示了一个演员文武兼备的深厚功力,得到了内外行的高度评价。江其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接连获得1987年首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选赛金奖、梅兰芳金奖大赛的金奖等。
江其虎可谓是传统艺术的忠实守望者。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思考。1992年,他参与了现存最早的中国戏曲戏文之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学术版”《张协状元》的创排。这出戏的首演在人民大会堂,成为了当时戏曲界的重大事件,中央台《午间新闻》栏目予以报道后与大导林兆华合作,把南宋戏文改成京剧,创排了京剧《张协状元》。这出戏在激活传统、整理创新方面所带来的实验成果,为当代的戏曲实践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令人讶异而又为大多数人所不熟悉的是,近二十年来,江其虎以寻同融异的信念和传灯渡新的责任在异国他乡播扬着国粹芳华,为京剧艺术傲岸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江其虎的国外探索之旅可谓成果丰赡,美国斯布赖特艺术节的组织方曾为江其虎制作了一份内部档案,收集其在国际上所有演出的资讯,计有厚厚一大本。这原是要作为其便利签证的“法宝”,从中我们似也可窥见其世界视角与国际合作的“量”与“质”。多年来,江其虎曾赴美国、德国、荷兰、丹麦、意大利、希腊、奥地利、法国、西班牙、芬兰、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爱沙尼亚、瑞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演出,并参加“林肯艺术节”、“斯布莱特艺术节”、“巴黎秋季艺术节”、“德国艺术节”、“古希腊德尔斐艺术节”等世界著名文化艺术盛事的演出。江其虎说:“做传统艺术的创新,真的要有勇气。我所走的这条路可能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京剧推介,但它又确实让很多不了解京剧的外国人领略到了我们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的魅力。我想,对自己本国艺术的充分自信和对外探索的浓厚兴趣是支持我一路走来的动力。可以说,我是幸运的。我很愿意去尝试一些事,也干成了很多事。这与我一开始的信念有很大关系。”
1996年,江其虎遇到了其演艺道路上第一个中西结合的新探索。古希腊悲剧《巴凯》由著名美籍华人导演陈士争导演,由中国京剧院与美国纽约古希腊剧团联合制作在北京首演。江其虎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国王潘希斯与皇后阿鸽维。对江其虎而言,这是从意识观念到审美感受的一次新的体悟。“这是一次真正扎根于传统的艺术交流创作,古老的中国传统京剧艺术与古希腊戏剧艺术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相对完整的艺术体系,因此它们的碰撞才更让人着迷。让我感到惊异的是,东西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种类在融合的过程中不但没有相互抵触,反而彼此促进;它对演员自身传统艺术素养的要求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提高了。《巴凯》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新的表演体裁,创作的过程让我很享受,同时也收获了很多。”
创新需要勇气,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但江其虎却觉得这种尝试很值得,“这对我个人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创作意识、审美观念上对我都有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提高。”
“这次的合作经验让我感到,仅仅凭借以往观赏性的艺术交流去推荐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不够的,以前所有的剧团都是将完整的京剧剧目带到国外的剧场演出,这是以艺术成品的形式与观众交流。我认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还应该深入到创作领域,深入到创作者与创作者、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不仅把作品,也把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思考、把富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叙事的感觉、把京剧艺术的元素包括一些训练方法,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介给西方。作为京剧演员,大胆地把京剧传统艺术赋予我的营养贯穿到与别的艺术品种合作当中,成效显著,取得了成功。这是我愿意做的事情,也是我个人的戏曲观。”
1997年,人们在新加坡剧艺工作坊艺术总监王景生构思并导演的“跨文化”戏剧《李尔》中再次看见了江其虎的身影。这部根据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改编、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亚洲中心制作与赞助,集合亚洲六个国家表演艺术工作者参与创作表演的大型综合舞台剧,一经首演即产生轰动。先后在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等亚洲多城市巡回演出,后又转战法国、丹麦,在德国连演六场,参加了香港艺术节、澳洲柏斯艺术节。
“这是一次充满新意与难度的挑战。”江其虎说,“导演用东方讲故事的手法,以新的舞台形式及审美概念为载体,重新演绎、重新认识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同艺术品种的融汇,新旧表演形式的撞击,京剧、能乐、新加坡的现代舞蹈、泰国传统舞蹈、印度尼西亚传统武术、马来西亚的舞蹈等六个亚洲国家的传统艺术种类、六种语言在同一个舞台上完成一部作品,是一个创举。开始也担心各国参与演出者的文化底蕴、审美观念对剧本理解存在差异,不易产生默契,好在导演营造了非常棒的非写实性的舞台环境,演员也都忘我地投入到角色中,感情的力量、艺术的魅力达至某种巅峰状态时,艺术是相通的,可以超越任何障碍。”
在剧中,江其虎反串李尔的长女。“这是个非常极端的女性人物,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为了得到权力,杀了父亲、妹妹、情人,最终得到了一切,也失去了一切。”揣摩长女性格时,江其虎研究了武则天、慈禧等中国权力女性的心理状态。“这部作品与我以后遇到的每一部新作品一样,需要我重新去创作,运用京剧的表演元素,根据人物性格入情入理地去安排技术技巧、塑造角色。由此我更感到京剧的博大精深和它广博的包容性,京剧的唱、念、做、打赋予了我很多创作的手段和方法,往往导演提出一个思路,我能拿出好几个表演方案供他选择。导演觉得与我合作非常愉快。”
除此之外,京剧的身段训练也被江其虎带到了《李尔》的剧组。“每次在排戏之前都要做热身。我在那儿教他们跑圆场、云手、压腿、踢腿,这些京剧的基本的东西,他们都认为对他们排起戏来非常受用,可见京剧的艺术魅力。”
《李尔》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在香港,观众起立热烈鼓掌达10分钟之久,新加坡《联合早报》文化艺术版刊登了江其虎与饰演李尔的日本能剧演员梅若犹彦的大幅剧照,称他们是各自艺术领域内杰出的艺术家。
此后,江其虎与中国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合作,主演了多部中文歌剧,同样在西方世界产生了轰动。
“2003年的时候我与导演林兆华、作曲家郭文景首次合作,在歌剧《夜宴》中主演李煜。这是著名诗人邹静之、剧作家根据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创作的四场室内歌剧,它将西方意大利歌剧优美抒情的特点与东方中国古代艺术精炼典雅的特点完美的接合到一起。”《夜宴》被西方评论者誉为斯特拉文斯基之后世界上最优秀的歌剧。该剧的加长版,已在巴黎、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巡回演出,在纽约林肯中心连演数场,轰动了百老汇。
江其虎深感京剧艺术中的综合表演训练能胜任许多新的舞台形式,“西方戏剧训练与我们不同,歌者、舞者各司其职,咱们京剧演员唱念做打,训练全面,为‘塑造角色’服务,因此在演出西方歌剧的时候能够驾轻就熟。西方歌剧的导演与演员非常感叹于我们中国戏曲演员的气场,认为戏曲演员太厉害了,往舞台上一站,满台生辉。”
2012年夏天,由加拿大著名电影导演Atom Egoyan执导、以中国传统大戏《吕布与貂蝉》中《凤仪亭》一折改编的舞台剧《凤仪亭》在美国斯波莱托艺术节全球首演,江其虎在其中饰演男一号吕布。该剧在纽约的林肯中心艺术节连演五场,2013年又再度参加多伦多亮点艺术节。江其虎说:“《凤仪亭》是一场穿越舞台的表演,汇集中国传统京剧、川剧和现代声光舞美。把川剧和京剧唱腔结合,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风格相异的两个剧种产生了意外的惊人效果。中国传统的戏曲演唱非常特别、细腻,表现力非常强,加拿大的导演在赞叹之余也对它进行了崭新的诠释,外国的观众非常地喜欢。导演把舞台上的一切元素调动起来为渲染气氛服务,比如随着剧目演唱进入高潮,投影仪上的每个字母都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字幕不再单是信息的传递,也成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我想这对我们国内的戏剧制作也是一种启示。”
香港《大公报》报道
西方媒体对江其虎在《凤仪亭》中的演唱表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声音的音乐形象在发声技巧方面,都展现了中西方跨界的曼妙,对于声腔共鸣,旋律以及和弦都在两种不同表演风格间游走自如, 两者的结合更提供了眩目的流畅性。高亢嘹亮的中国戏曲声线将艺术形象结合在一起。饰演吕布的江其虎使用假声技巧,流露出了慑人心魄的凄怆与悲怅。”
江其虎将京剧的演唱方法搬到歌剧的舞台,完全没有隔阂,其所展现的中国京剧小生独有的“真假嗓混声”的演唱也让西方歌剧界为之惊艳。西方知名歌剧杂志认为江其虎的 “声音像激光一样有穿透力。”美国《纽约时报》称“江其虎的演唱能撼人心魄。”五天的演出,《纽约时报》在三天都已大篇幅的版面给予详细的报道。
西方歌剧对“真假嗓混声”的开拓极少,古典歌剧中假声演唱非常少见,后受宗教影响,推崇声音的纯净,因此,“真假嗓混声”更为少见。江其虎的声乐体系完全来自京剧,真假嗓混声,高低频间的换声区不露痕迹,这对西方来说是一套全新的发声方法和声腔体系。
江其虎说,“我演《夜宴》的时候,窝在龟壳里唱了十一分钟的大段咏叹调,这种气息的运用,国外演员简直都不敢想象。”“制作人看见郭文景的歌剧谱,起音就写了‘升F调’,直说不可能唱。我告诉他,京剧演员可以。”在林肯中心演完《夜宴》,艺术节主席告诉江其虎:“你这样的嗓音,我以前只在脑海中想象过,没想到在现实中真的听到了,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
在与郭文景合作的另一部歌剧《李白》中,江其虎饰演“诗”一角,其饱满的嗓音盖过了现场60个人的合唱队。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李欧梵在他的文中,认为江其虎扮演的“诗”的角色,“在关键时刻以京剧腔调吟出原诗,与合唱团配合,也变成合唱团中的‘咏叹调’,可谓一绝!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与全剧的现代音乐结构和音色融合无间,互为表里。”“江其虎优秀的演技和台风为本剧生色不少,又在第四场《李白在狱中》反串审判官,大叫:‘叛臣李白!你可知罪?放肆!’真是精彩之至。”国外著名评论家认为,“中国京剧演员江其虎的表演为该剧注入了活力,他的声腔技艺令人震惊,他的剑术如此美妙。”
回首来路,江其虎颇多感慨:“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跑,一直前行。我是完全跳出去了跟人合作,我希望一加一等于一,东西方的艺术碰撞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的可能,价值就不一样了。”江其虎认为,演员除了要具备必要的素质和专业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走出去”的观念。“我认为,一直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光说是没用的。民族的艺术,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地、以更多的形式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你,知道你的民族艺术的优越和特色,人们才会尊重、欣赏和喜欢你,你才真正是世界的。”
江其虎以其独特的艺术经历证明了东西方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应该有更多像江其虎这样有信念、有行动、有追求的民族艺术家,用海纳百川的艺术胸怀以中华文化艺术的精奥去迎接世界和未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里有一本《亚洲人演莎士比亚》,书的封面赫然印着江其虎在《李尔》中的剧照……
转载自《中国文化报》1月19日第6版(有改动)
(作者:陆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