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网站官方
资深专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梨园英才 / 1946伟德官方网站

梅兰芳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08-06-18

     梅兰芳(1894一1961)名澜,字畹华,轩名缀玉。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北京。“梅派”艺术创始人。中国京剧院首任院长。祖父梅巧玲为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伯父梅雨田京剧琴师。父梅竹芬,青衣演员,早亡,舞台生活很短。母亦早亡。由伯父抚养成人。8岁学戏,9岁师从吴菱仙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向名旦秦稚芬、丑胡二庚学花旦戏。1913年在上海首次演出,初演压轴戏《穆柯寨》,便受到上海观众赞赏。1914年再次到上海演出,声誉鹊起,上座经久不衰,盛况空前。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合称“四大名旦”。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兼容前辈各家所长,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并与王瑶卿一起,融三者为一体,形成“花衫”行当。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不断有所发展,形成了具有平易近人、博大精深特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极大。功底深厚,文武昆乱兼长,卓有成效地突破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功,不重身段表演的局限,创作很多与剧目内容相适应的舞蹈身段,如《天女散花》的绸舞、《麻姑献寿》的袖舞、《黛玉葬花》的锄舞、《廉锦枫》的刺蚌舞鹤、《霸王别姬》的剑舞等。嗓音明亮圆润,吐字清晰,唱腔婉转妩媚,流畅大方,率先对旦角加重尾音的唱法进行改革并创编新腔。首创以二胡辅助京胡伴奏旦角唱腔,发展了旦角的伴奏艺术。早年曾编演时装戏《一缕麻》、《孽海波澜》、《邓霞姑》、《宦海潮》;新排练《黛玉葬花》、《千金一笑》、《洛神》、《西施》、《太真外传》等古装新戏;整理《宇宙锋》、《贵妃醉酒》、《奇双会》、《金山寺》、《断桥》、《樊江关》、《打渔杀家》、《二堂舍子》、《审头刺汤》等大量传统戏;晚年移植豫剧《穆桂英挂帅》为京剧,其中《天女散花》、《春香闹学》、《生死恨》、《游园惊梦》等已摄制成戏曲影片,另摄有影片《梅兰芳舞台艺术》。二三十年代,多次应邀出访日本、美国、苏联等。受到国外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美国波莫那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均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国际舞蹈协会授予荣誉奖章。是第一个把中国戏曲艺术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声誉的艺术家。与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卓别林和乌兰诺娃均有所交往,促进了中外戏剧的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古典戏曲的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身居沦陷区,不畏敌伪的威逼利诱,蓄须明志,拒绝演出,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49年应邀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任中国文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论著编有《梅兰芳文集》,常演剧目编有《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另有自传《舞台生活四十年》。梅派艺术传人颇多,著名的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魏莲芳、杨荣环、杜近芳、丁至云等。子葆玖,工旦,女葆玥,工老生。(摘自《京剧文化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0-2017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韦德体彩官网 京ICP备14028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61号

电话:(010)58519688         010-58519609传真:(010)58519608信箱:zhongguojingju@vip.sina.com

Baidu
map